一支军队能力很重要,但是忠诚更重要,精忠才可以报国。
如今世界上發生的事情,真是比電影更電影啊。
(资料图片)
俄羅斯僱傭兵集團瓦格納領導人普里戈津一夜叛變,但又一夜撤兵。在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的斡旋下,普里戈津鳴金收兵。
他未來將會移居白俄羅斯,而其領導的瓦格納集團相當部分的僱傭兵,將與俄羅斯國防部簽署新的合同,意味著管理權將會易主。
俄烏戰爭就好像一部題材豐富的教科書,不止為現代戰爭提供各式各樣的實戰演練,更為各國提供了非常好的管治教案。
俄羅斯可謂成也僱傭兵,敗也僱傭兵。
僱傭兵有不受控的風險,俄羅斯總統普京為何還要重用瓦格納僱傭兵?
1. 幹髒活。
俄羅斯在全球多地都有軍事介入,很多時不方便由政府軍出手。
瓦格納集團在2014年烏克蘭克里米亞危機時候冒起,由當時俄羅斯聯邦軍隊總參謀部情報總局中校烏特金創辦,如今懷疑普里戈津可能一早已是瓦格納集團的金主。
當時在烏克蘭東部盧甘斯克地區的親俄民兵,與烏克蘭政府軍以及反俄民兵發生武裝衝突,普京想保護這些親俄地區的民眾,但又不方便由俄羅斯直接出兵,結果瓦格納集團就乘勢而興,扮演一個非官方的軍事介入角色。
2. 保密性。
一場戰爭如不能速戰速決,國內民眾支持,是能否戰勝關鍵,而戰爭的死亡人數是對民眾支持的最大挫傷。
在這次俄烏戰爭當中,俄羅斯國內反戰的「士兵母親」運動無聲無息,這與俄羅斯民意對烏克蘭戰爭的支持有關,也與公開的傷亡數字較低有關。
瓦格納集團是私人公司,根本就不需要向外公布傷亡數字。它對成員陣亡的標準撫恤金高達8萬美元,在俄國是很豐厚的賠償。
但士兵入職時的協議規定,傷亡者的家屬不准就部隊傷亡情況向外發表意見,否則會取消補償金。
所以瓦格納集團並無陣亡消息向外披露,就減低俄羅斯參戰的痛感。
3. 作戰力。
烏克蘭雖然是一個一馬平川的地方,本來適合機械化大兵團作戰,但現代作戰依靠先進的C4ISR系統,即指揮、管制及情報集成系統。
無論俄羅斯和烏克蘭都缺乏這種系統。這就令俄烏戰爭很快從大穿插的機械化作戰,演變成一種類似第一次大戰式的陣地戰。
在這種血腥艱巨的戰鬥中,瓦格納集團的能力表露無遺,它的確比俄羅斯國防部指揮的正規軍機動靈活,而且戰鬥力頑強,令他們成功在烏東巴赫穆特的關鍵戰場大量消耗烏軍的主力,最後將此關鍵地方攻陷。
不過普里戈津與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互相搶功,最後演出一場兵變之禍。
在這場叛亂發生期間,西方的輿論甚為興奮,甚至一度認為普京的政權很快會被推翻。
普里戈津叛變事件有任何啟示的話,可能是:忠誠比能力重要。
一支軍隊如果欠缺忠誠,就算作戰力高強,最後也會成為國家之禍。相信這個教訓,必定會被研究汲取。